<!--go-->
只要是人,就会受到影响。历史书想要保证真实与客观更是特别困难。
举个例子,陈寿的《三国志》完成于西晋一统三国后的五年,离三国足够近了吧?
陈寿为了写这本书,收集了大量的材料,并对材料进行了甄别,所有他认为不可靠或者存疑、靠不住的史料,他都没有记录在自己的三国志里。
但是这里就涉及到了主观的判断,而且降低了可靠的程度。凭什么你觉得这件事是这样发展的?其实杠精思维在历史学里面还是挺有必要的。
而这种删减也造成了三国志极为简略,一般人是看不懂的。直到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,才让这本书更容易理解。
裴松之的注可不比其他人的注。其他的注往往就是解释一下地名、词义,他的注里则包含了他所看到的全部史料,包括陈寿看到没采用的和陈寿没看到的。他将这些史料全都注在陈寿的原文后面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mybaowen.com
(>人<;)